教程辅助!“跑胡子手机打牌神器”(原来确实是有挂)
星岛记事 《星岛》见习记者 钟凯 广州报道
华侨城集团的人事变动传闻发酵一周后,终于得到证实。
9月5日,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11名领导人员职务任免通知。其中提及,吴秉琪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董事,提名为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。同时,免去张振高的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党委常委、董事长、董事职务,退休。免去刘凤喜的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党委常委、董事职务,不再担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。
目前华侨城集团官网已更新吴秉琪的职务信息。需要注意的是,华侨城集团的董事长位置仍是空缺,外界倾向于认为,吴秉琪若过渡顺利,亦存在进一步接任董事长的可能。参照以往案例,段先念曾于2014年出任华侨城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,至2017年12月升任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2018年则获任为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经理。
吴秉琪“空降”的消息此前早已流传开来。不具名的市场人士对《星岛》记者表示,早在8月29日吴秉琪就已经在华侨城召开公司会议,而国资委此番将其平调至此,主要目的仍是要带领企业走出困境。
公开资料显示,吴秉琪自1993年加入华润集团,先后任职于华润物业、华润营造等业务平台;2007年任职于华润置地,曾担任公司副总裁、战略总监、成都大区总经理、高级副总裁以及党委副书记、总裁;2023年9月加入中国建筑集团,担任党组成员、副总经理,负责房地产业务整合。
华润置地“销售物业+投资物业”双轮驱动模式的成功实践,叠加吴秉琪自身丰富的地产开发经验,曾被视为他能调任中国建筑集团的核心考量。这种复合开发经验,与华侨城集团的转型需求同样契合,使得同一逻辑在吴秉琪最新的调任中依然成立。
华侨城上一轮人事变动出现在2022年4月,张振高由保利集团总经理转任华侨城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,以及华侨城A(000060.SZ)董事长。作为华侨城集团的主要发展平台,华侨城A随即对地产开发业务进行了调整。
据了解,华侨城A于2022年11月底也回应投资者称,公司正对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进行积极调整,调整的总体思路是聚焦公司主业,提升房地产业务专业化、市场化运作水平及存量文商旅业务经营能力,并适时探索相关新兴行业机会。
具体而言,华侨城A提出通过房地产业务“一体两翼三功能”的新发展模式,做强做大做优房地产开发业务,做强两精运营业务,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“专业化开发商和行业排头兵”。其中,“一体”是房地产开发主体业务,“两翼”是依托房地产开发主体形成相关衍生业务,包括文旅项目,以及商业、酒店、物管、会展等,“三功能”则指房地产主业要在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“开发、运营、服务”的多元化功能。
这些积极发展的宣言,随后被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彻底打乱了节奏。华侨城A的新战略收效甚微,2022年-2024年其房地产业务签约销售金额分别为553亿元、449亿元、263亿元,同比分别下降33%、19%、41%,2025年上半年签约金额同样仅有94.9亿元,同比下降3%。
土储角度观察,过去三年及2025年上半年华侨城A合计仅增加10个土地储备项目,土地总价款103.66亿元;相比之下,2021年该公司利用成片综合开发模式优势,单年内就获取了23个项目,对应土地总价款302.8亿元。
由于房地产销售低迷,华侨城A的库存去化也较为缓慢,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剩余可开发建筑面积1045.37万平方米,较2022年底仅减少了100余万平方米。除此以外,华侨城A位于南京、重庆等地的项目传出停工消息;去年11月,其曾以总价超过61亿元竞得的武汉105亩TOD项目用地,被政府部门收回。
在主业遭受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下,华侨城A于2022年录得了上市15年以来首次亏损,归母净亏损为109亿元;过去三年及一期,公司累计归母净亏损289.3亿元,主要原因是结转项目收入及毛利率同比下降。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,华侨城A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0.8%至113.2亿元,其中房地产业务收入同比下降73.5%至30.8亿元,且房地产结转毛利率只有5.49%,同比减少了4.25个百分点。
相较于已出险房企,华侨城A财务面尚属安全,仍能守住安全稳定运营防线。包括2023年、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维持正向流入,今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25.6亿元,同比增加53.9亿元。截至6月底,其有息负债总额1288.3亿元,较年初减少15.7亿元,其中中长期借款占比68.3%,平均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11bp至3.5%。
面对房地产业务基本盘受挫等压力,华侨城的新任总经理如何盘活存量、撬动增量,成为市场关注焦点。《星岛》记者了解到,吴秉琪目前仍处于全面摸底阶段,具体改革方案尚待实施落地。